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法律是非正义的,它就不能存在

槛外记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如果法律是非正义的,它就不能存在。

——奥古斯丁
法律,归根到底是人的法律。它存在的目的,不是建立尽善尽美的人间天堂,而是让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得到有力的保障。如果法律违背了正义的初衷,那么这条法律本身就不应该存在。
真正的法律,让一切权力在明确的规则下运行;法律的存在,必须让社会更公平、更有序,而不是相反。

法律与体制紧密关联。比如,专制的根本特征就是法律的缺失,“口袋罪”的泛滥,权力失去制约,既无法律又无规则,这正是立法失败的结果。


对一国、一民族来说,一种新的普遍的法律精神能否逐渐养成,至关重要。这关系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权利与自由。通晓法律常识,理解法律精神,是现代公民的一堂必修课。

然而,法律常识教育严重缺失的当下,讲法学的书虽然很多,但真正写给普通人读的却很少,大多数不是过于专业化,就是写的佶屈聱牙。既能够触及法律精神核心,又能写的通俗易懂的作品则非常少见。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五套容易入门、还极具含金量的法律相关经典书单:其中包含曾改变美国宪法史的经典案例,更涉及经济与社会、权利来源、法律通识,以及法律与自由的关系等重要议题,由此可以通过多个角度理解法律的精神——


-1-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一个所有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权利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此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被誉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人权律师”、法学家艾伦·德肖维茨,推翻了之前所有的派系和理论,在《你的权利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权利既不来自上帝或自然法则,也不仅仅来自法律的规定,权利来自于人类过去的恶行。
作者认为,权利来自于人类对过去经历的暴行磨难的反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人类创立和积累起权利体系来抵抗恶行的侵袭。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权利也需要人类倍加珍视和维护——为权利而斗争,权利才能永存
本书论述自成体系,极度易懂,且文采极佳。有人可能不同意书中的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启发性极高。一个人若要守护自己的权利,则首先不应该纵容恶行。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应思考的问题,这是一本所有关心权利来源的人都应读一读的好书。


-2-

《穷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

改变美国宪法史的经典案例

本书曾获普利策新闻奖,并在美国热销80万册,是安东尼·刘易斯的代表作。

穷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书中讲述一位贫穷的犯罪嫌疑人吉迪恩,在一起盗窃案中被判入狱5年,吉迪恩向联邦最高法院写信要求重审,理由是他因为太穷请不起律师,而法院拒绝为他指派免费的律师,因此他没有获得公平的审判。

后来,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以一致意见认为“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获得律师的帮助,是公平审判必需的基本权利”,“如果一个贫穷的被告没有获得律师的帮助直接面对指控,这种审判的公平性将荡然无存”,并判定此案发回重审。

最后,吉迪恩在一位律师的帮助下成功以无罪释放。本案为贫穷的刑事被告人争取到了律师帮助的权利而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起经典案例。这一案例诠释了什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导向,每一个案件都可能关乎所有人。本书以此案为中心,对案例前因后果进行很细致的拆解,讲述了公平审判和律师帮助权的确立历程。本案是经典,本书亦堪称经典,值得收藏、深思。


-3-

《信息、信任与法律》

探寻当下社会经济秩序的基础
今天,资讯的发达程度、法律的完备程度,都堪称历史之最。但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却是极度缺乏互信的——人人都知道信任很重要,但似乎都被信任危机包围。

重建信任的前提,需要先从“信任怪圈”切入,真正理解信息、信任与法律各自的本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些洞察,解读历史与现实中的种种“信任危机”。张维迎的力作《信息、信任与法律》,正是为这一问题“量身定做”的好书。

张维迎认为:信用机制的建立和保护,取决于博弈的层次、法律的治理;而重复的博弈、良善的法律,又深深植根于该社会的信仰和伦理……

一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信任——当信任变得愈发脆弱,作为繁荣根基的活水源头也终将变得枯竭。

本书是张维迎最被低估的一本书,当下却显得尤为重要。



-4-

《刑法学讲义》

罗翔的入门级普法神书
罗翔的书,有趣有用,不只普法,更聚焦构建三观。

这本《刑法学讲义》,看名字非常专业,非常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其实非常通俗易读,甚至让人直呼上头,根本停不下来。罗翔让本来枯燥专业的“法律”变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兼具法律与人文的力量,时不时出现的哲学思辨,深击人心,叫人大呼过瘾。

对罗翔而言,法律是一种处世哲学。法律与哲学融会贯通,聚焦的是法律底层的精神和价值基础。罗翔的作品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法律不仅是人类社会的治理艺术,法律的深处,蕴含着对人类有限性和人性幽微的深思。

书中结合了许多热点案件,用荒诞又真实的案件和幽默的笔触逗笑读者的同时,夹带出的其实是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法律精神的呼唤,同时隐含着寻求真理的热情和人性的光辉。

高能案例+精妙解读+法理哲学=入门级普法神书。这是一本生活中的法律智慧,帮助守护你的生命、身体和财产。想了解法律常识、法律精神的人,一定不要错过此书。


-5-

《法律、立法与自由》

探讨有序社会应有的样子

与以上四本书相比,这三卷《法律、立法与自由》并不是容易阅读的书,但却是绝对重磅的书,值得关心自由根基的人永久珍藏。

本书是哈耶克历经17年思考创作出的最后一部系统性的学术著作,堪称哈耶克自由理想的集大成之作。甚至可以说,哈耶克最重要的思想,就隐藏在这部少有人注意的巨著之中。

如果说,大众熟知的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是一本解毒之书,那么他的这部《法律、立法与自由》更像是一本建构之书,探讨了一个有序社会的法律和政治结构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本书构思极具系统性,三卷之间有着密切的论证逻辑,整部书建构起了一个宏大的社会哲学体系。哈耶克甚至在序言中坦言,如果不是《自由宪章》已经出版,这本书才更当得起这个名字。

在新的历史叙事成为世界主流的21世纪20年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读哈耶克。阅读《法律、立法与自由》,听哈耶克解读法律、正义的真谛,了解市场经济的真相。
······
世界不能没有正义,人民不能没有权利和自由。而正义、权利、自由,通常需要公平、公正、合理的法律的来实现。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与自然地理环境、宗教、风俗习惯、人口、贸易等多种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他所言的“法的精神”,广泛涉及社会学、法哲学、政治学等不同领域。
因此,仅仅通过死板的法律条文,无法认识法律的精神,而需要更广阔的的视野,需要真实的案例。以上这些书,就是绝佳选择,可以帮助我们读懂法律、权利与自由的真谛。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独家好书):

邓晓芒 | 忏悔与自欺: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意识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最常见的12个逻辑谬误
被遗忘的常识: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优秀的绵羊》:为什么很多人名校毕业,却终生平庸?
俄争霸世界五百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张维迎:市场经济让什么人受益最大
开学第一课:别让独立、责任、尊重成为口号
洛克|人的三个基本权利不能让渡
我们对日本,一直都不算太了解
苏联解体前,克格勃的垂死一搏
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刀尔登:我们为什么习惯于不讲道理
重庆谈判78周年:民国的政治逻辑是什么
1784,中美相遇;2024,中美相离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谁能把他们从抢盐式愚蠢中拯救出来
立场VS.逻辑:独立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张维迎:有些看上去是人性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
二十世纪的堕落:一战篇
纳粹“利维坦”: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1984》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易中天:为何历代开国皇帝多为流氓?(完整版)
钱满素丨为什么美国没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冷漠、愚蠢、欺软怕硬:鲁迅笔下的三种看客
两种“日不落帝国”的启示:后发国家如何走出“后发劣势”
决定一个文明能走多远的,是看待世界的认知模式
白规则、灰规则、黑规则:中国社会的循环魔咒
马国川 | 是国家的政府,还是政府的国家
教育的浪费——一位经济学家眼中的教育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在“思想改造”下,知识分子的脊梁是如何一步一步弯曲的
历史留给人类的教训——文明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人类最大的灾难,是坐视灾难的发生
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
自由为何如此命运多舛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吃人文化”:历史比“封神”更加惊心动魄
我们仍需一场理性的“洗礼”
王笛:洪灾背后的水利集权政治——方法的博弈也是权力的博弈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人有尊严的社会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许倬云:前所未见的巨变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被牺牲的“局部” :“苛政猛于虎”,水患何以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易中天:鸦片战争中,没有不撒谎的官员和将领
包刚升:好政治的六个特征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张维迎: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件事
孟德斯鸠:论“十恶”
秦制两千年——走不出的历史循环
书生报国无他物:什么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还是垮了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帝国的覆灭:大清国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
俞可平:影响帝国兴衰的六大决定性因素
雷颐:天朝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许倬云: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只剩皮毛,不见血肉,没有灵魂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长安不止三万里”:唐长安城的盛世潜流
没有国家可以在孤立中存在和发展
萧功秦:中美关系或正处于“珍珠港”前夜
索尔仁尼琴:如果权力无所不能,那么正义将一无所成
郭嵩焘谈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鲁迅和胡适,为何渐行渐远?
内藤湖南|清朝政治的特色
张鸣:土匪军阀比思想家更能创造历史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从“鲁迅”到“胡适”:他什么都没完成,却开创了一切
顾维钧:美国对华的三大特点
“走西口”一部隐藏的世相百态:前面多有趣,后面就有多沉重
所谓的“大时代”,对小人物来说,可能是最糟糕的“坏时代”
鲁迅: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
命运的钟摆:1977年恢复高考
木心: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查建英:那是一个烟火与情怀迸发的时代
王鼎钧: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林贤治:重读鲁迅的八个理由
阿城丨我们为什么学不了张爱玲
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